双休这事大概率用不了多久就会成常态。 我看外界对“双休”的解读主要停留在《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》这事,这个法案规定中国出口至欧盟的产品,生产过程中任何环节均不得涉及“强迫劳动”,包括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或每周超过40小时的情况,即使员工“自愿加班”也不被允许。 这个因素肯定是影响很大的,但是更多的,是一种内在的需求,我理解就算没有欧盟这个法案,我们在这几年也会发生大规模掉头。
咱们这代人应该都听过爸妈念叨“当年国企喝茶看报混日子”,现在倒好,直接活成了“永动机”。 郑州孤独症机构的高老师最懂这滋味,周末被老板拉去搞“专业技能培训”,美其名曰“学习充电”,实际就是白嫖休息日。 北京互联网公司的小韩更惨,双十一连轴转一个月,凌晨三点到家早上九点打卡,月经都吓得只剩两天,调休还得抱着电脑居家办公——这不就是换个地方加班?
别以为只有码农苦,上海程序员小王顶着秃头熬夜赶项目,国庆七天全泡在公司。 修手机的刘师傅更绝,每周只能挑非周末休一天,商场服务员时期一个月休两天都是奢望。 说白了,劳动法里压根没强制要求双休,只规定每周至少休一天,老板们算盘打得噼啪响:“大小周轮着来,平均每周不超44小时就合法! ”
可法律这玩意儿就像橡皮筋,拉多长全看怎么扯。 社科院专家早说了,现在服务业这么发达,工时制度还卡在30年前的老黄历。 有些企业鸡贼得很,表面取消996,暗地里微信轰炸不停歇——下班? 工作群消息24小时在线候着您呐!
要说为啥老板们这么执着加班? 互联网HR大实话扎心了:多榨点工时能省成本,员工怕丢饭碗也不敢吱声。 可这帮人没算明白账——连续加班的人跟快没电的手机似的,干活越来越慢,错误越来越多。 福特汽车百年前就试过,周薪翻倍+缩短工时,结果T型车生产效率暴涨40%。 现在的打工人白天摸鱼攒精力,晚上装忙混加班,这种“演戏式工作”能把公司演破产。
更狠的是年龄歧视链。 三十多岁拖家带口的,下班接娃跑得比兔子快,老板看着就来气。 裁了老员工换小年轻,结果新人看着前辈下场,吓得不敢结婚买房——恶性循环直接带崩结婚率和生育率。 北京人资协会秘书长说得实在:“年轻时拿命换钱,老了拿钱换命,这买卖血亏! ”
现在转机来了。 欧盟那法案逼着出口企业守规矩,国内消费市场也得靠大家有时间逛街花钱。 商场餐馆景区全指望周末人流,可现在的调休制度整得跟春运似的——长假挤成沙丁鱼,平时冷清得能拍鬼片。 要是真能落实年假+双休,随时凑个小长假错峰出行,旅游餐饮这些服务业起码能多养活千万人。
当然有人要杠:“电网医院总不能周末关门吧? ”其实专家早想好了,特殊行业搞轮班制,普通企业超时加班就按三倍工资砸,加班费高到老板肉疼,自然不让你多干。 韩国日本二十年前就这么干的,现在人家服务业照样转得溜。
说白了,双休不是发善心,是经济转型逼出来的。 制造业饱和了,上千万毕业生不可能全进厂,得靠服务业吸收。 可服务业的金主爸爸是闲人——大家没时间逛街,商场就得倒闭;没空谈恋爱,婚庆行业就得凉。 现在这形势,不改不行了。
你们觉得呢? 要是加班费给够三倍,你还愿意周末去公司耗着吗? 有人说“给钱就干”,可身体垮了医药费谁出? 还有人说“年轻人就该拼”,但拼秃了头、熬坏了胃,三十五岁被裁员,这笔账怎么算? 评论区唠唠,看看到底多少人支持玩命加班!